等級:7 - 駕輕就熟 經驗值:0 / 61 魔法值:99 / 3077 生命值:1%
升級
  32.67%
TA的每日心情 | 怒 2020-3-11 04:00 |
---|
簽到天數: 15 天 [LV.4]偶爾看看III
|
馬上註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鬆玩轉社群。
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檢視,沒有帳號?立即註冊
×
眾所皆知的鬼怪,我想大家一定會想到貞子、花子、吸血鬼、狼人……等等電影中常出現的角色,或是日本動漫中的百目鬼、雪女、河童……等等,那麼提及台灣的 妖怪,你又能說得出幾個呢?其實台灣本土的妖怪數量較少,大多為民間相傳的故事,也和所謂的鬼靈相關,在此稍微來介紹一下吧! 4 f% v' P" a% _; i5 v5 s
4 _- V* U: N( i& K/ z8 o
1. 魔神仔5 w6 s0 ?# u' x/ X+ D2 g$ t
魔神仔,或稱魔神,非神、非鬼,是台灣民間信仰中出沒於荒野、山林的妖精或妖怪。' v I% p/ P$ ]. U$ l( m
根據傳聞,魔神仔大多身材矮小,動作敏捷,會迷惑人類的心智或惡作劇,使人失蹤,不過魔神仔害怕聲響。
- `0 m/ _1 s6 o/ Q) v在台灣各地都有老人或小孩被魔神仔抓走或誘拐而失蹤的傳說,情節類似日本傳說中的神隱。
2 |. s2 w& U( R. K7 I
* `3 I& j& P5 {( P% U3 {當有人被魔神仔拐走的消息出現,鄉民親友會請出地方神祇、城隍爺、王爺等神像出巡,四處敲打鑼鼓、放鞭炮尋找,失蹤者被發現後,常常會宣稱吃了魔神仔給的雞腿、飯食,但其實卻是滿嘴的糞便、昆蟲屍體、樹枝與土石。
9 y$ B5 b7 b( E" ]% A6 f* m2 v. W; w1 `, m. X) ?3 e
傳聞
/ Y9 W' H' F4 B‧前臺北縣汐止鎮長(現新北市汐止區)、立法委員廖學廣表示汐止山區的確很多「魔神」,個子很小,常在山區小路向老人和小孩招手,如果應聲,就會被拐走,陪魔神玩幾天才放人,廖學廣小時還親眼見過一次,還好母親正巧呼喚,才未被拐走。* h, _4 v' j- n* a* _3 Q5 N
. u# r) P) j* ~2 ^ e
‧台南市一名84歲老婦人沒水沒食物受困山區兩天,後自行走出山區為人所發現。脫困後她表示,「山上有人請我吃飯,且很多人陪伴相當熱鬧,還有人帶我回家睡覺。」且老婦人全身乾淨無受傷,根本不像在山中走失兩天。
- Y3 L" r: D1 \* F$ O0 j醫生認為可能是年紀大且未進食而引起的幻覺。
/ R. z3 `( C, h( g: y" e8 A9 L: [& H, h
2. 虎姑婆
- Y5 {( c8 o' b6 J; v5 m% b X- M3 s) c, E早期流傳在台灣客家村的民間故事,和白賊七、李田螺、賣香屁、好鼻師及水鬼城隍等一樣,在台灣是個家喻戶曉的故事。
; x0 c, _0 @' ]5 ?* z" o+ E4 `6 {
% W* p. `, y" U4 H) Y& c故事 y9 ]( M, z; z) t$ L" W# L, _5 O& P
老虎精在修行,必須吃幾個小孩才能完全變成人,所以下山找小孩吃。
Y0 ]+ p$ Z6 W下山後,牠躲在一戶人家門外偷聽,知道媽媽要外出,屋子裡只有一對姐弟,於是就變成姑婆的模樣騙小孩開門進到屋子裡去。) H) v, a& f) Y8 p
睡到半夜,虎姑婆吃了弟弟,發出咀嚼的聲音,姐姐聽到後問虎姑婆在吃什麼,虎姑婆說在吃花生,接著丟一塊弟弟的手指頭給姐姐,姐姐鎮定的假裝要上廁所,然 後躲到門外的樹上,等到虎姑婆發現要吃她時,她機智的要求虎姑婆燒一鍋熱水(另一說是熱油)給她,並要求虎姑婆將熱水吊到樹上給她,她要自己跳到鍋裡,當 虎姑婆把熱水用繩子吊到樹上時,姐姐叫虎姑婆閉上眼睛,張開嘴巴,然後把熱水淋在虎姑婆喉嚨裡,虎姑婆便因此喪命了。- l" t8 I' `/ m# O3 o f* y/ {
0 o; o. y+ I. G8 G$ f( O
但隨著地區不同各地也有不同版本的故事,故事也因此有不同的開頭與結局。
1 C* \# q1 b- a0 x) f諸如某些版本中屋裡的小孩是一對姊妹而非姐弟,而收服虎精的過程則是神仙化身為老鼠指點兩姊妹如何逃出虎口,最後用符收服老虎精。
! f+ L; @* H. k' ?, f) D6 O另外也有版本為熱油燙傷老虎精後,姊妹再用棍棒打死老虎。
& r( z, N7 G2 T# v) u. X5 m h3 N/ o3 o# e
3. 林投姐9 [) _# }! F$ d, j) J/ b
是台灣流傳甚廣的民間故事,相傳為清代台灣四大奇案之一,與周成過台灣、呂祖廟燒金、瘋女十八年並列。
( v' v7 C- n. P/ C/ C+ ?故事的起源有兩種說法,林衡道在其著作中曾主張林投姐的故事是來自中國的「望夫傳說」系列,而另一種說法則認為林投姐的故事是發生在台灣拓墾時,道光、咸豐年間台南鹽水到嘉義布袋一帶的民間故事。
6 M$ \) c6 M' |6 r& ]* W7 y/ u8 X+ Y }- T+ N2 G, w) o
‧望夫故事* ?; j; H7 L! ?8 o9 J( [
附近有一女子,因為丈夫出海久而不歸,於是每天站在海邊等待他的丈夫。
6 @+ n' ^! x7 k1 \經年累月之後,由於等不到丈夫歸來,最後哭死在林投樹下。' C% R% N6 \) m1 ^, t
而因為女子冤魂不散,當地居民常在海邊的林投樹下,看到披髮的女鬼出沒。; C$ M2 s6 T8 D9 d7 a) I& Z9 z
3 l$ m' e' w8 Z4 p/ X0 D‧負心漢故事
8 } o8 P9 ?5 {$ e: r. `% I3 o清末時在台灣台南的赤崁樓西南方,住著寡婦李招娘和她的三名幼子。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,最新最快電視,軟體,遊戲,電影,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。
% s! p1 j' c; g0 u+ w; b李昭娘的丈夫陳明通在渡海赴中國大陸做生意時,由於海上風浪太大,船隻被打翻而在黑水溝(台灣海峽)墜海而死。
* q. q. {: d$ M* D丈夫死後,李昭娘靠著亡夫遺產獨自撫養三名幼子。5 W$ b( f8 E, z- a7 B
此時,丈夫生前好友周亞思(另稱周阿思或周阿司)常來家裡噓寒問暖,李昭娘對周亞思也因此日久生情。
, Y8 |: @6 z7 t; c但由於當時的社會道德禮俗較為保守,過往甚密的走動於是引起鄰居及熟人的非議,但由於周亞思對李昭娘立誓「若把你遺棄,願受天罰」,李昭娘便嫁給了周亞思並將亡夫的財產交給他打理。
0 T9 o7 N' U6 V ~3 o2 o
/ U( G3 u H1 L1 n( q但周亞思接近李昭娘卻只為了她的財產,周亞思用李昭娘的錢財買了一批樟腦及紅糖運到香港,賣掉獲得暴利之後即回到原籍中國汕頭並另娶新妻,並遺棄仍在台灣等待的李昭娘。
3 s9 U9 \7 n4 @# J% I) v3 b在台灣的李昭娘毫不知情依舊等待周亞思的歸來,但周亞思卻音訊全無,李昭娘也漸漸用完亡夫的遺產使生活陷入絕境,在兩個孩子相繼凍餓而死後,李昭娘最後在一個雨夜裡扼死幼子並上弔於林投樹。
" ~. {1 X1 ^( A a1 ]" | J此後,林投樹樹林附近常有女鬼出沒,並以冥紙買肉粽,鄉人為了地方上的安寧,於是募錢蓋廟,供奉香火,尊稱其為「林投姐」。6 y1 S" v2 f' G% `' p; c( R! Q6 f$ ]
2 e' d5 { U* R0 z$ U2 I" C" Z2 C
但立廟並不能消除李昭娘心中的怨恨。
: J, T- d* S; V2 J某日大雨時,有個汕頭來的算命先生入廟躲雨,李昭娘的冤魂因此現身相求。- T( E0 g/ ~5 x q4 J/ B+ I- O+ o
算命先生答應為她刻一個神主牌,放在雨傘裡讓她的冤魂能隨自己渡過黑水溝,到汕頭尋找周亞思。# O, R& {& P4 K2 ]; K6 A
在抵達汕頭之後,李昭娘的冤魂在周亞思次子彌月之日在周亞思家裡出現,周亞思看到之後大吃一驚,隨即精神失常,在廳堂上喃喃自責,最後拿起菜刀殺死自己的妻子和兩名幼子,然後自殺。
& |# H3 w( }' C- i6 w4 a- ^6 T. M% Q
不同的版本在情節上略有出入,諸如帶李昭娘至中國的並非算命先生,而是官府當差的衙役,在歌仔戲曲中的角色則是另一個被周亞思所欺騙的人。
( Y( ^6 N% z; |7 T8 o而騙財騙色的角色也有所不同,一說是李昭娘亡夫好友,也有說是地方上的地痞。8 M4 V! V; L' z" @! L! g* r
立廟過程也有所不同,有說是鄉人所立,也有說是林投姐陰魂所庇蔭的賭徒還願所蓋。- ^1 `3 k% n( C, @
結局也有渡海與否的差異,但相同的是女主角均在林投樹下投環自盡,並化作厲鬼。: Y1 K% I, R' q3 F9 C/ C8 o
; ~- v' o; Q8 |3 ~, Z5 k: W4. 紅衣小女孩
- a! O& }4 c/ {! I在靈異節目中廣為流傳,據稱有人上山郊遊時以DV拍攝遊玩影片,其中一個人於遊玩後病故,事後在影片中有人看見一名紅衣小女孩站在那位病故者後方。(臉是阿婆臉,身穿紅色米奇衣褲)。* v0 Y- R, S+ e; a; v4 m9 P
+ S( M9 c- c$ B
5. 玉山小飛俠
( v; {) |" ~# \7 ^ }, l. ~, P據說有些登玉山的登山客會在南峰叉路口看到三個帶斗笠,且穿黃色小飛俠雨衣的男子,有些登山客會不明究裡的就跟著這三個人行走,跟著這三個人走,就會失蹤,而且,只要在玉山南峰的附近,頭燈就會莫名其妙的燒掉
: c# O; c: ]# E/ q: k m |
|